慈溪高保滋堂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健康热线:

您当前的位置:鸣鹤国医馆 >中国第一药铺掌门人

 

乐松生(1908—1968),镇海慈水镇(今属慈溪市)人,生于北京。

乐松生是北京老乐家第十三代传人。他是四房季繁的孙子,父亲是乐达义。乐松生1927年中学毕业后,就到大伯乐达仁在天津所开的达仁堂药铺学习医药知识及经营管理,而乐松生的父亲乐达义则代表四房参加对北京同仁堂的管理。在他父亲1941年去世后,33岁的乐松生开始接班,参加北京同仁堂的管理业务,成为北京乐家家族史上又一位重要人物。

当时同仁堂有资金80万元,职工190人。由于内忧外患,经营十分困难。地处大栅栏的同仁堂乐家老铺还是1901年由许氏重建的老样子,三间门面的平房,旁边有个黑漆门洞可以通向后院。店堂内一字形的柜台,柜台后的药柜排放着上百只大瓷罐,内装各种各样的丸散膏丹等成药,店堂后院则是同仁堂的库房和制药车间,各种丸散膏丹全部用手工制作,年产值才16万元。

乐松生的努力下,北京同仁堂再次焕发活力,年营业额持续上升,继续领跑全国国药业。1947年乐达仁去世,乐松生继承伯父遗志,兼顾平津两地堂务。1948年,接任同仁堂经理,成为同仁堂重要股东及主要负责人。

新中国成立初,乐松生开始试办中药提炼厂,并聘请北大药学系教授成立国药改进研究室,试制银翘解毒丸、香莲片、女金片、黄连上清丸等产品,获得成功。抗美援朝的时候乐松生还捐了一架飞机。

1954年,全国范围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一时间,一些工商业者陷入了矛盾状态之中,面对新的形势,乐松生也有自己的矛盾心理。这时,他来到天津,想静下来看一看党的政策究竟如何?正在他冥思苦想的时候,同仁堂因劳资纠纷,职工代表要与乐松生交涉。于是,乐松生匆匆回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同仁堂。然而,出乎意料,职工代表对乐松生的答复非常满意。在劳资双方的联欢会上,职工代表还推选乐松生为同仁堂经理。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乐松生边学习、边工作,很快消除了原来的矛盾心理,更加深信党的政策。同年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1954年8月,同仁堂成立公私合营董事会,乐松生任经理。

作为全国工商界公私合营的领头人,1955年初,北京市市长彭真亲临同仁堂会见了乐松生,对他带头实行合营和合营后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不久,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又在中南海接见乐松生,毛主席亲切询问了乐松生的生活、工作和同仁堂业务情况,鼓励他要为祖国医药事业多做贡献。这给了他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这一年,他被选为北京市副市长,协助彭真同志工作,

1956年1月15日,北京天安门城楼正在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毛泽东主席微笑地接过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先生代表北京市工商界送的喜报。乐松生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在场的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一与他握手祝贺。刹那间,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数以百计的代表向乐松生投来羡慕的目光。事后乐松生不无自豪地说:“(当时)我无法形容心中的兴奋与喜悦。”

至1959年,同仁堂全年总产值一千二百五十二万余元,产品五百八十三种。

乐松生是同仁堂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主任、天津商业联合公司总务部长、天津建华公司副经理、兴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投资公司董事长。先后被选为民建中央常委、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副市长等。

(注:乐松生之祖先乐良才为鸣鹤乡乐家畈人,乐家畈一带与镇海县交界,由于地方境域变动频繁,清至民国时期曾一度划给镇海县,故乐氏祖籍从原宁波府慈水镇改成镇海县慈水镇,但乐家畈在清代大部分时期仍属鸣鹤乡)